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关于奇酷 > 媒体报道 > 工信部: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来源:奇酷教育 发表于:

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

  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推动虚拟现实应用创新,培育信息产业新增长点和新动能,提出一系列意见。
 
  《意见》指出,全球虚拟现实产业正从起步培育期向快速发展期迈进,我国面临同步参与国际技术产业创新的难得机遇,但也存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内容与服务较为匮乏、创新支撑体系不健全、应用生态不完善等问题。
 
  《意见》对VR产业定出了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链条基本健全,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的应用得到深化,建设若干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取得显著突破,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成效显著的典型示范应用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创建一批特色突出的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基地,初步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应用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到2025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整体实力进入全球前列,掌握虚拟现实关键核心专利和标准,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虚拟现实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应用服务供给水平大幅提升,产业综合发展实力实现跃升,虚拟现实应用能力显著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关于VR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意见》列出了六项,包括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丰富产品有效供给、推进重点行业应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标准规范体系和增强安全保障能力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电子﹝2018﹞2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组织,有关单位
 
  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简称VR)融合应用了多媒体、传感器、新型显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多领域技术,能够拓展人类感知能力,改变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给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生活等领域带来深刻影响。全球虚拟现实产业正从起步培育期向快速发展期迈进,我国面临同步参与国际技术产业创新的难得机遇,但也存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内容与服务较为匮乏、创新支撑体系不健全、应用生态不完善等问题。为加快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推动虚拟现实应用创新,培育信息产业新增长点和新动能,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握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发展机遇,坚持市场主导、应用牵引、创新驱动、协同发展,以加强技术产品研发、丰富内容服务供给为抓手,以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标准规范、强化公共服务为支撑,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推动我国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链条基本健全,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的应用得到深化,建设若干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取得显著突破,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成效显著的典型示范应用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创建一批特色突出的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基地,初步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应用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到2025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整体实力进入全球前列,掌握虚拟现实关键核心专利和标准,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虚拟现实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应用服务供给水平大幅提升,产业综合发展实力实现跃升,虚拟现实应用能力显著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推动虚拟现实相关基础理论、共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坚持整机带动、系统牵引,围绕虚拟现实建模、显示、传感、交互等重点环节,加强动态环境建模、实时三维图形生成、多元数据处理、实时动作捕捉、实时定位跟踪、快速渲染处理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虚拟现实视觉图形处理器(GPU)、物理运算处理器(PPU)、高性能传感处理器、新型近眼显示器件等的研发和产业化。
 
  ——近眼显示技术。实现30PPD(每度像素数)单眼角分辨率、100Hz以上刷新率、毫秒级响应时间的新型显示器件及配套驱动芯片的规模量产。发展适人性光学系统,解决因辐合调节冲突、画面质量过低等引发的眩晕感。加速硅基有机发光二级管(OLEDoS)、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光场显示等微显示技术的产业化储备,推动近眼显示向高分辨率、低时延、低功耗、广视角、可变景深、轻薄小型化等方向发展。
 
  ——感知交互技术。加快六轴及以上GHz惯性传感器、3D摄像头等的研发与产业化。发展鲁棒性强、毫米级精度的自内向外(inside-out)追踪定位设备及动作捕捉设备。加快浸入式声场、语音交互、眼球追踪、触觉反馈、表情识别、脑电交互等技术的创新研发,优化传感融合算法,推动感知交互向高精度、自然化、移动化、多通道、低功耗等方向发展。
 
  ——渲染处理技术。发展基于视觉特性、头动交互的渲染优化算法,加快高性能GPU配套时延优化算法的研发与产业化。突破新一代图形接口、渲染专用硬加速芯片、云端渲染、光场渲染、视网膜渲染等关键技术,推动渲染处理技术向高画质、低时延、低功耗方向发展。
 
  ——内容制作技术。发展全视角12K分辨率、60帧/秒帧率、高动态范围(HDR)、多摄像机同步与单独曝光、无线实时预览等影像捕捉技术,重点突破高质量全景三维实时拼接算法,实现开发引擎、软件、外设与头显平台间的通用性和一致性。
 
  二)丰富产品有效供给
 
  面向信息消费升级需求和行业领域应用需求,加快虚拟现实整机设备、感知交互设备、内容采集制作设备、开发工具软件、行业解决方案、分发平台的研发及产业化,丰富虚拟现实产品的有效供给。
 
  ——整机设备。发展低成本、高性能、符合人眼生理特性的主机式、手机式、一体机式、车载式、洞穴式、隐形眼镜式等形态的虚拟现实整机设备。研发面向制造、教育、文化、健康、商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及特定应用场景的虚拟现实行业终端设备。
 
  ——感知交互设备。研发自内向外(inside-out)追踪定位装置、高性能3D摄像头以及高精度交互手柄、数据手套、眼球追踪装置、数据衣、力反馈设备、脑机接口等感知交互设备。
 
  ——内容采集制作设备。加快动作捕捉、全景相机、浸入式声场采集设备、三维扫描仪等内容采集制作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满足电影、电视、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不同应用层级内容制作需求。
 
  ——开发工具软件。发展虚拟现实整机操作系统、三维开发引擎、内容制作软件,以及感知交互、渲染处理等开发工具软件,提升虚拟现实软硬件产品系统集成与融合创新能力。
 
  ——行业解决方案。发展面向重点行业领域典型应用的虚拟研发设计、虚拟装配制造、虚拟检测维修、虚拟培训、虚拟货品展示等集成解决方案。
 
  ——分发平台。发展端云协同的虚拟现实网络分发和应用服务聚合平台(CloudVR),推动建立高效、安全的虚拟现实内容与应用支付平台及分发渠道。
 
  三)推进重点行业应用
 
  引导和支持“VR+”发展,推动虚拟现实技术产品在制造、教育、文化、健康、商贸等行业领域的应用,创新融合发展路径,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拓展虚拟现实应用空间。
 
  ——VR+制造。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制造业研发设计、检测维护、操作培训、流程管理、营销展示等环节的应用,提升制造企业辅助设计能力和制造服务化水平。推进虚拟现实技术与制造业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融合,实现生产现场数据的可视化管理,提高制造执行、过程控制的精确化程度,推动协同制造、远程协作等新型制造模式发展。构建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和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智能服务平台,提升制造业融合创新能力。面向汽车、钢铁、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化车间和智能车间的应用。
 
  ——VR+教育。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验性、演示性课程中的应用,构建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教育教学环境,发展虚拟备课、虚拟授课、虚拟考试等教育教学新方法,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推动教、学模式转型。打造虚拟实训基地,持续丰富培训内容,提高专业技能训练水平,满足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需求。促进虚拟现实教育资源开发,实现规模化示范应用,推动科普、培训、教学、科研的融合发展。
 
  ——VR+文化。在文化、旅游和文物保护等领域,丰富融合虚拟现实体验的内容供应,推动现有数字内容向虚拟现实内容的移植,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升级需求。发展虚拟现实影视作品和直播内容,鼓励视频平台打造虚拟现实专区,提供虚拟现实视频点播、演唱会、体育赛事、新闻事件直播等服务。打造虚拟电影院、虚拟音乐厅,提供多感官体验模式,提升用户体验。建设虚拟现实主题乐园、虚拟现实行业体验馆等,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虚拟现实在文物古迹复原、文物和艺术品展示、雕塑和立体绘画等文化艺术领域应用,创新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式。
 
  ——VR+健康。加快虚拟现实技术在医疗教学训练与模拟演练、手术规划与导航等环节的应用,推动提高医疗服务智能化水平。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辅导、康复护理等环节的应用,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对现有诊疗手段的补充完善,发展虚拟现实居家养老、在线诊疗、虚拟探视服务,提高远程医疗水平。
 
  ——VR+商贸。顺应电子商务、家装设计、商业展示等领域场景式购物趋势,发展和应用专业化虚拟现实展示系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地产、家居、家电、室内装修和服饰等虚拟设计、体验与交易平台,发展虚拟现实购物系统,创新商业推广和购物体验模式。
 
  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行业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和金融机构等其他第三方机构,面向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需要,建设和运营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攻关、资金支持、成果转化、测试推广、信息交流、创新孵化等服务,推动构建集规模化创新、投资、孵化和经营为一体的虚拟现实生态系统,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围绕虚拟现实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以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支撑为重点,集聚骨干企业、知名高校院所及虚拟现实领域专业实验室、研究院、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创新机构资源,共同推进虚拟现实共性技术创新。指导和帮助企业、专业机构申报国内、国际专利,及时形成知识产权。探索建立虚拟现实科技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推动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的成果转化。
 
  ——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整合创新创业要素资源,提供开放式、低成本、便利化的全要素综合服务,推动虚拟现实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虚拟现实研发资源。支持各类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面向虚拟现实领域打造专业化、全流程覆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初创企业和创新团队提供创业辅导、创新资金、辅助技术、法律帮扶、教育培训等服务。
 
  ——行业交流对接服务。集聚行业组织和第三方机构服务资源,建立虚拟现实产业信息交流与合作对接公共服务体系,提供虚拟现实产业咨询培训、项目对接、应用促进、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会展商务、融资租赁、人力资源、行业研究等服务,促进产业信息共享,推动产业生态发展。
 
  五)构建标准规范体系
 
  发挥标准对产业的引导支撑作用,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健全虚拟现实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标准体系顶层设计,着力做好基础性、公益性、关键性技术和产品的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有效支撑和服务产业发展。着力推动标准国际化工作,加快我国国际标准化进程。
 
  ——建立标准规范体系。研究确定虚拟现实综合标准化顶层设计,构建虚拟现实领域标准化体系,提出标准化路径和时间表。鼓励发展具有引领促进作用的团体标准,完善团体标准转化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机制。积极引导和支持国内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加快重点标准研制。加大基础类、安全类、应用类等标准制定力度,规范接口数据、程序接口、互联互通等标准,推进不同产品和应用系统间互换互认。制定符合人体视觉、听觉习惯和满足生理、心理健康要求的虚拟现实产品安全和健康等标准,提高虚拟现实产品基本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制定根据儿童、青少年、成人、特殊人群等不同受众人群划分的内容分级标准体系。
 
  ——开展检测认证工作。研究建立虚拟现实产品检验检测与评估机制,构建涵盖虚拟现实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测试评估体系,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虚拟现实重点标准宣贯和产品质量评估测试工作。组织开展对市场主流虚拟现实产品的标准符合性测试,发布质量分析报告。
 
  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虚拟现实系统平台安全防护能力建设。研究针对虚拟现实的攻击监测及防御技术,推动针对虚拟现实重点产品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及时发布虚拟现实安全漏洞风险和预警信息,推动政府、行业、企业间的虚拟现实安全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
 
  加强虚拟现实领域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落实数据安全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政策文件要求,针对虚拟现实产业技术及产品特点,指导企业规范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和销毁等行为,提升企业在开展虚拟现实业务过程中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水平。
 
  三、推进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紧密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利用现有渠道,创新支持方式,重点支持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对产业发展情况的跟踪监测和发展形势研判。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符合虚拟现实产业特点的融资业务和信用保险业务,进一步拓宽产业融资渠道。
 
  二)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协调,引导地方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政策和具体落实措施,支持地方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地区间交流合作。各地要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丰富产品供给,在民生、公益项目中积极选用虚拟现实产品和解决方案。
 
  三)推进示范应用推广。鼓励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企业,瞄准特色应用需求,加快虚拟现实应用技术和行业解决方案应用。支持地方、企业组织实施虚拟现实应用项目,探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及时总结优秀案例和发展经验向全国推广。
 
  四)建设产业发展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基地,引导虚拟现实企业向基地集聚。组织开展虚拟现实产业特色基地认定工作,引导差异化的建设方向。统筹布局虚拟现实产业载体、创新中心建设,形成网络化、协同化发展促进体系。
 
  五)加强产业品牌打造。加大对优秀虚拟现实企业、产品、服务、平台、应用案例的总结宣传力度,提高我国虚拟现实品牌的知名度。加强对优秀产业发展基地、行业组织的推广,激发各界推动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实施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引进一批高端、复合型虚拟现实人才。依照产业发展需求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改革试点。鼓励高校和企业创新合作模式,共建实训基地,积极开展互动式人才培养。健全虚拟现实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措施,推动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生态结构。
 
  七)促进行业组织发展。支持产业联盟、研究机构等行业组织的创新发展,打造产业发展促进平台,在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人才对接、应用推广、投资促进、品牌宣传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组织协同作用。支持行业组织开展虚拟现实相关创新促进活动、展示体验活动以及应用推进活动。
 
  八)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加强虚拟现实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推进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互动,提升全球资源聚合能力,加快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支持虚拟现实企业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建立以专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海外市场服务体系,提高产业国际化发展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9年12月21日